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有道 > 谈恋爱不如阅读

谈恋爱不如阅读


经常有朋友会问,社长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或者你看书有什么技巧吗?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看书的小贴士。

俗话说,你现在的气质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这句话真的非常有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归宿,谈恋爱不如阅读。


01

不要盲目迷恋名著”

我曾经也是一个名著控,书架上放着《百年孤独》、《约翰·克里斯朵夫》、《古拉格群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瓦尔登湖》...

当别人说起文学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如果没有读过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罗曼罗兰、托尔斯泰、克里希那穆提,就显得自己特别没有文化。

经典能够流传下来,当然有它的道理。

但是看书讲究循序渐进,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去支撑,一上来就开始读什么经典,巨作,大牌,很容易让人丧失阅读的乐趣。有些书不是不好,只是还没到你可以看的时候。

所以我一直觉得让中学生看那些经典巨作是一个坑,什么中外名著必读,什么名家推荐100本之类的,看的时候完全没有代入感,即使很艰难的读完,也无法消化。 只能说是浪费时间。


02

不要盲目迷恋畅销书”


土鳖图书处处有,国内网上特别多。

19世纪俄国著名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曾教导我们:牛逼的图书各有各的牛逼之处,但是土鳖的图书都是相似的,比如网络畅销书。”

网络畅销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肤浅!这些作者最拿手的本事就是:给自己树立假想敌,把无病呻吟当做励志语录,把矫情鸡汤当人生哲学!

这类图书标准的人群是:热衷幻想,心智不成熟,喜欢自我标榜的年轻人。因为这些人都喜欢在不需要人生历练和深入思考的前提下获得无病呻吟的感慨。

这类图书看多的危害是:你没有办法进行深度思考,也很难再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人际交往上遇到什么事情,脑海中就仿佛立马有一套自媒体老师给你的公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她们并不会对你的人生负责啊亲爱的。

网络畅销书可以看,但是请挑一些优质的畅销书作者。事实上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买一批网络作家的书,主要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语感可以跟上时代,网络作者的用词都比较鲜活。



03

少看一些励志成功学”

多读些书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这只是一种可能,我见过大多数自称自己喜欢读书的人都是挺无趣的,就像那些天天看成功学的朋友,大多数都没有成功一样。

很多人看书讲究功利”,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你不可能期望你看完一本书就立马可以收获什么,如果是这样,我倒是推荐你看一些实用的可以具体学一点技能的书,比如母猪喂养技术,拖拉机维修与保养,如何提升搬砖技能。

看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更希望你可以多读一些无用的书,不是因为这本书有多大牌多经典,也不是因为这本书是哪个成功人士写的,而是当你合上书本的时候觉得时间没有白费。

廖一梅在《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里说:如果你想巧妙地度过一生,那就去学成功学,街上地摊上卖的到处都是。但哪个人的生活不是由秘密和谎言构成的,巧妙地度过一生又有何意义?不过是一些辗转挪腾的生存技巧罢了。

人生不用过得那么精明,更何况阅读?

04

读了20页没有感觉,请扔掉!”

一本书如果你读了十几二十页,完全没有感觉,那就没有必要再读了。

千万不要因为别人都说好看呢,或者这是本名著这样的荒唐理由强迫自己继续,因为即使你花了三个小时读完了,也只能说你浪费了三个小时。

可能你会诧异,为啥大家都觉得这本书好看,但是我看了完全没有感觉啊,或者这明明就是王小波的书啊,为什么我看不下去?是不是我的智力有问题?

亲爱的,不要怀疑,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书的问题。你狠好,书也不错,只是你俩不搭,没有必要自责,去找一些符合自己品味的书吧。

爱马仕的包包也不是谁拎都好看。


05

这本书我早看过了!关我屁事!”


当我们买了一本什么书,发朋友圈的时候,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留言:这本书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看过啦!你居然现在才读王小波?刘震云?余华?等等...

你看过关我什么事儿呢?你觉得你看过很了不起么,不知道你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没有。读书很容易增长傲慢,也不知道是谁给了这些人勇气到别人的地盘大放厥词,梁静茹吗?

事实上,看书也不是赶头香,你看过就看过呗,有本事心平气和跟我分享你的读后感,你的收获,而不是居高临下跟我说你看过了,那又怎样!

就像我最近才看了刘震云和苏童的书,这种事情我会乱说?别告诉我你早就看过了,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06

买了书之后不看,没毛病!”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经常会有朋友跟我抱怨,前几个月什么电商网站图书打折,买了一大堆的书,但是到现在基本没怎么看。

我自己也是这样。每次什么图书打折,我都会乘机买一大堆名著,比较贵的全套,平时舍不得买的那种,然后放在书架上,心情好的时候拿出来翻一下,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书架上放这么多书也会变得心情好。

谁规定买了书,就一定得看完啊?只要心理上可以获得满足,我觉得书籍可以和花瓶和壁画一样,变成家里的一种装饰。所以,买书不看,没毛病!

07

提防书上的腰封”

我买完书回来的第一件事情:看都不看,就直接撕掉腰封。

好吧,其实第一件事情是撕掉书外面那层塑料纸,在扔掉腰封。

近几年的图书市场,盛行腰封。腰封是干嘛的呢?主要是给作者撑门面用的,尤其是当作者的知名度一般的时候,出版社或者作者就会请一大堆名人来给自己站台,做一个联合推荐,说这本书有多么多么牛逼之类的。

提醒大家,在买书的时候,与其看什么腰封推荐,还不如去豆瓣查一下这本书的评分,低于7分的基本就没有看的必要了,除非你特别喜欢这个作者。

总之,腰封总让我想起那些过年过节时,人家送来的礼盒,包装很精美,但是一打开,妈呀,除了包装外可以看到的食物,剩下的全是泡沫充垫的。


08

学会做笔记”


我知道你的微博上已经有无数MARK了,你的微信收藏夹里也有数不清的深度好文,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当你捧着一本好书,被文章的结构,作者叙事的方式,或者一个句子逗乐的时候,我希望你能稍等停一下,用笔把这些记录下来,如果你舍不得立马停下来写,那么不妨先在这页折一个角,当你阅读完全书的时候,把折页的语句记录下来。

记录下来只是第一步,过一段时间再重新翻看,如果确定自己已经消化,或者也能熟练使用这样的语句,再把这个折页取消。

你可能会说,这样做有什么用啊?那么看书又有什么用?就好像你吃过的饭,喝过的水,都会在之后的岁月里,变成你的骨和肉,让你拥有更好的气质。



09

看书最佳的时间是清晨或者深夜”

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是我个人体会。

清晨起床,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一个人脑子最清醒的时候,尤其是清晨的脑子,你刚刚睡醒,睡了一觉,就好像电脑重启了一般,CPU处于ZERO,记忆和理解都是满格,你不会被手机,和各种信息所干扰。

很多人跟我抱怨说,上了一天的班,下班之后真的很难读进去书啊,或者真的没时间读啊,其实不是没有时间,只是静不下心来,太浮躁了,很容易被手机干扰。而且只要你一捧起手机,时间就过得特别快,刷刷朋友圈,耍耍微博,看看八卦,一会儿就十二点。

所以说,很多年轻人晚上不加班,也不看书,不谈恋爱,也没人聊天,但她们却总在熬夜呵呵呵呵。

这个时候,我建议你先看一些比较轻松的散文集,或者杂文集,不需要太动脑子的那种,先把阅读的习惯培养出来。


10

寻找同道中人,同类书单

很多年轻人,可能比较迷茫,不知道看什么书,也不知道问谁找书单看,但是自己的求职欲望又比较饥渴。


我的想法是,你先看起来,随便看什么类型的,先不要急着给自己定范围。看完一圈之后,再确定自己到底对哪一类书籍比较感兴趣,然后细读。  如果你喜欢一个作者,那么他推荐的图书你不妨可以再看看。比如你喜欢读王小波,那么王小波推荐的作家比如卡尔维诺,乔治•奥威尔,罗素,杜拉斯你也可以找来看看。
以上十条就是我个人的读书心得,希望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下面推荐一些书单,这些书可能并不是特别大众,但是可以帮你重拾阅读的乐趣,找回文字的力量。关键是逼格满满,读起来不累,几个小时就看完一本,特别有成就感!不是广告哦。

1、安德烈·高兹的《致D情书》:这本书很简短,是法国作家高兹写给自己妻子的,出完书的第二年和妻子双双自杀。和你在一起,你却带我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一点让我着迷。”看完泪目。

2、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最干净,也是最幸福的文字,不掺杂任何味精和鸡汤,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李娟的书我基本都看过,除了这还有《我的阿勒泰》、《羊道》、《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等,你可以先看阿勒泰是否喜欢,再考虑是否要入手剩下的。

3、廖一梅的《悲观主义的花朵》:你可能看过她写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像鸡毛一样飞,或者琥珀,也知道她是孟京辉的妻子,但是她写的书比话剧更好看,还有《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4、周云蓬的《春天责备》:周云蓬是个盲人民谣歌手,他唱过九月,唱过永隔一江水,唱过中国孩子,但是我最喜欢他的《不会说话的爱情》,歌词真的太棒了:解开你红肚带,撒一床雪花白,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里荡开。在这本书上看到一个人顽强的生命力。

5、程浩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已经在这个账号上推荐很多次了,他在知乎上回答你为什么觉得自己牛逼”的问题而红,从出生就没下过地,活在了永远的20岁,逝于西北边城。


不幸和幸福都需要有人去承担,命运嘛,休论公道!


6、傅真《最好金龟换酒》:傅真和毛铭基当年的GAP year爱情故事还在流传,事实上她最知名的书应该是《藏地白皮书》。她在博客上写:可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需要无用的东西,要是什么都有意义的话,那可真叫人喘不过气来啊。除了上面两本,还有一本新的《泛若不系之舟》。

7、高尔泰的《寻找家园》:这本书能在大陆出版我真觉得挺诧异的,因为很多年前在一个晚上通宵看完了电子版,讲的是那个时代的,恩就是那个时代。书有点厚,但是读起来并不是很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8、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很多人不太喜欢刘震云的叙述方式,因为他的嘴跟刮风似的,总是胡咧咧地绕啊绕,但是我个人还挺喜欢的,而且书上有很多脏话,让我觉得特别接近生活,对啊,我就是来学骂人的。

9、和菜头的《槽边往事》:这是和菜头的自选集。你不妨先看看他的同名公众号槽边往事,再下单。


10、留给你推荐_________。


读书可能是一件投资最小,回报最高的事情了。当别人还在为失恋说香菇,蓝瘦”的时候,你已经学会了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感觉自己棒棒哒!

假如有一天,我们被淹没在汹涌的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书看得太少!

祝愿你们都能成为一个内心丰盈的人。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网络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

相关文章

贫穷的本质

贫穷的本质

关于本书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两人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班纳吉是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曾任世界银行荣誉顾问。迪弗洛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2009年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关于本书:本书曾获《金融时报》评选的年度最佳图书奖”。《贫穷的本质》是两位作者历经15...

如何真正消化一本书?

书大抵上分为两种:虚构类(Fiction),非虚构类(Non-Fiction)。读非虚构类的书籍,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让自己获得进步;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看非虚构类的书籍,从中获得的愉悦,感觉更大,因为那种愉悦通常有更为坚实的支撑 —— 进步。而虚构类的书籍,在大学毕业之后已经很少读了,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在那里很难体会到太多的乐趣,更可能的另外...

有些书你永远不必读

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烂读的原则,不烂读有方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版的书籍都是,不管它属于政治或宗教性还是小说或诗歌。你要知道,凡为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受大众欢迎的。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的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不读坏书,没有人会责难你,好书读得多,也不会引起非...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思维导图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思维导图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本书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常见的读书误区,作者的读书理念和读书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作者利用RIA拆书读书法拆解很多书籍,从中可以学习作者的读书思路,如何将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本文试图通过五张思维导图教你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导读导读第一张图:怎样读书?10种读书误区你也困惑吗?读书误区第二张图:读书该...

由内而外的教养

由内而外的教养

关于作者丹尼尔·西格尔,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他创造性地将人类学、生物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多门学科跟心理学融合,开创了人际神经生物学这门新学科,专门研究人际关系和大脑的密切关系。他是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最为推崇的脑科学家。近年来,丹尼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家庭教育,传播给大众。关于本书这本《由内而外的教养》,是在美国畅销了10年的育儿经典...

如何学习

如何学习

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纽约时报》顶级科学记者。拥有科罗拉多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和西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学和科学类新闻报道超过30年,深度采访过众多脑科学、认知心理学领域专家学者,并把该领域的前沿成果转变成权威性报道。作者的职业要求他具备非凡的快速学习能力,《如何学习》这本书介绍的,就是他总结的一套颠覆传统的高效学习法。关于本书本书深入浅出地解释了...